(一)相同点
1.课程内容精炼,学习周期短。目前,高校教学的内容多注重逻辑性和体系性,课程分布较为松散,时间比较充裕,课程内容冗长,学习周期较长,多为4~5年。而高校微专业与慕课、网易等平台微专业主要从掌握一项知识和技能出发,课程内容针对性强,内容更加精炼,学习周期多为1~2年。如浙江大学和网易合作在网易云课堂上面上线的“交互设计师”微专业,学习周期仅为4个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学习周期仅为12个月。
2.学习内容以发展能力导向。高校微专业与慕课、网易等平台微专业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解决了高校传统教育模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两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研究目前国内高校、慕课、网易云课程开设的微专业,笔者发现,目前开设的微专业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无人机测绘应用”专业,再如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开设的“俄语口译和俄语笔译”微专业。
3.均有专业的认证模式。高校微专业和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平台开设的微专业,在学生学习结束并通过所有测验,最终获得学分后,能够获得结业证书,以证明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前所述,国内高校开设的微专业颁发的证书类型分为高校颁发、高校内部学院联合颁发、高校与高校之间联合颁发和高校与企业联合颁发。而慕课和网易云课堂等平台的微专业结业证书大多由平台与合作学校联合颁发,例如南开大学在学堂在线上线的微专业在学习结束后,可以获得南开大学教务处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合颁发的专业证书。
(二)不同点
1.面对的受众群体不同。慕课、网易云课堂平台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学校和学历的限制,任何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而大学开设的微专业面对的受众群体多为自己学校的本科生,而且部分微专业对于学生的年级及学习的专业有一定的限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在校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在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天津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招生方向为全日制在校大学二年级学生,燕山大学理学院“微统计”专业的招生方向为全校理、工、经管类专业全日制大学二/三年级学生。
2.学习的方式不同。慕课、网易云课堂平台的课程多为线上课程,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大多在线平台的微专业课程标注“无交互,不交流”的字样。另外这些平台没有有效的课程纪律约束,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因此课程完成率不是很高。尽管设置了讨论区、配备了助教团队,仍有近一半的学习者认为这并不能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全部问题,其中网络问题对在线学习和互动产生的影响最大。而高校微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为线下课程,这就能有效解决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平台的微专业出现的问题。然而每个硬币都有不同的两面,线上学习有方便、节省交通费用等优点,而目前高校的线下课程则失去了这些优点,笔者建议高校开设的微专业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3.学习时间的选择不同。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平台开设的微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因为这些平台的课程大多以网课形式呈现,学习可以选择听直播也可以选择听录播,所以学习者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段完成课程的学习。而如前所述,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微专业的学习周期多为1~2学年,学习的时间也会固定在一个学年,学生必须在某一学年或者某两个学年完成课程的学习,学习的时间不够灵活。
(本部分内容节选至北京物资学院京东学院编写的《中国高校微专业研究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