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由在线教育慕课平台edX提出的,主要是指慕课平台根据就业需求向平台学习者提供关于某一专业的专项课程体系,学习者学习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就能够获得由慕课平台所颁发专业认证的一种培养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使学习者在短期内较为系统、专业地掌握某一相关岗位的工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习者达到相关工作要求,实现了其快速就业和职业化提升的目的。
edX最早在平台中开设微专业课程,Coursera和Udacity紧随其后,FutureLearn和Kadenze则相对较晚。截止目前,Coursera在2020年开设微专业达570个,edX在2020年的微证书达385个,FutureLearn和Kadenze相对较少,FutureLearn在2020年的微证书数为68个。
微专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针对特定工作岗位展开教学设计,注重了学习者就业和职业提升的需求,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使学生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
微专业是针对某一学科交叉领域或特定职业所进行的微小化、定制化课程设计,一般由5~10门核心课程组成。这些课程能够支撑某一专业领域或岗位要求的核心素养或核心技能。微专业面向本校和外校大学生,兼顾行业和全社会学习者,以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强势学科和高端师资为引领,以提升学习者的岗位胜任力或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按照彰显特色、注重交叉、面向未来的原则,精心打造的5~10门短学程、模块化的“在线课程群”,使学习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核心知识或技能。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本部分内容节选至北京物资学院京东学院编写的《中国高校微专业研究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